今天就就和大家聊聊,什么是和田玉的粉脂。
油性包括兩方面,一是視覺上的油潤光澤,二是手感上油潤的感覺。
總的來說是油脂光澤強同時光澤柔和。它跟白玉的緊密度(即間隙大小)硬度以及打磨方式有關。
緊密度越高光澤越強,硬度過高光澤會偏剛性,所以含氧化硅過高的話,會產生偏剛性的光澤,剛性的光澤對翡翠來說是好的,但對白玉來說確是缺點。
大部分籽料拋光后為油脂光澤,有些其他產地的料會出現(xiàn)玻璃光澤,雖和打磨方式也有關系,但和里面氧化硅含量也有關。
對打磨來說,打磨速度越高,打磨越細,會顯得光澤強些,所以有些打磨師傅喜歡油石打磨結束后用牛皮過一下,這樣會顯得油潤些,但其實未必好,因為人手盤出的油性是最好的,所以有些打磨成亞光,開始看上去并不油的東西,盤出的效果反而更好,但前提是要料夠好。
如果是沒打磨過的原料,你看切了的切痕就可知道成品出來的光澤會如何?
鋸片的拉痕會出現(xiàn)一絲絲強油脂光澤的料出的成品油質光澤會越好。顆粒細膩度,白玉的顆粒細膩及均勻程度對玉質影響很大,也是判斷不同料的重要依據之一.
籽料結構雖有松有致密,但其顆粒的大小一般遠較俄料和青海料細,俄料和青海料一般顆粒較大,所以不易打磨,容易出斑斑點點,成品盤起來會感覺澀手。
上面講的是視覺上的油性,而這個油性是在沒有任何油脂保養(yǎng)液體下自然顯現(xiàn)的那種油潤感覺,是在加工過程中沒有拋光的原有視覺效果的油潤。
好的料還須具備手感上的油性,手感上的油性是指略有阻力感的油滑的感覺,就象手里握著一砣油,用手一推,有一種油要化開的感覺,上手后如同在盛夏你身上穿的綢緞滑溜,如同你洗手時摸打肥皂的油滑,那感覺很棒的,在手感方面籽玉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至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也說不清楚,但手感就是不同的。
這就是和田玉的鑒賞一定要上手才能知道是好壞和真假的原因,單從照片上看很難確定的!
細度即細膩度是白玉很重要的品質指標之一,也是成品外觀和手感差別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有兩個方面:一是白玉晶體顆粒大小及均勻度,另一方面也指結構的細度,即短云絮的細密均勻程度。
一般和田玉的密度越細,它顯現(xiàn)的色譜越正,而白玉除羊脂外的白玉細膩籽料一般泛黃和泛青的要比白的密度高。
越是顯白反而石性越強。如今雞骨白走俏的很大原因就是很白和美麗的皮色吸引了很多消費者,缺點是沒有粉脂。所以,求白和玩密都有自己愛好決定了。市場上追求的就是又白又密的羊脂玉升值最快!
常常有人問除了羊脂白玉外什么白比較好?
白玉的油糯性。白玉之所以吸引人,除了幾千年的玉文化外,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白玉具有了其他寶玉石所不具有的一個特點,就是它的油糯性,溫潤的白玉會讓人感覺到一種親近感。
糯性就是一種渾厚的感覺,打個比方,仔細看看上好的大米煮熟后的感覺,渾厚油亮均質的感覺,你還可以拿一塊用過些天的香皂,用水洗一下,就是那個感覺。
人們一般只知道這種視覺上的糯性,其實和視覺上的糯性如影相隨的是它還有一種粘性,當你雕東西時,你會發(fā)現(xiàn)糯性好的料與鉆頭間有一種粘粘。
我們知道在歷史記載上和田玉主要的是五色:赤、黃、白、綠、黑,隨著社會科學的進步,有三原色黃藍紅而衍生的和田玉色多達萬種之多,我們在收藏的過程中盡量以演變的不同色澤的正色調為上,一些過渡色的孤品也是很有價值的。
所以,才有千種瑪瑙萬種玉之說,只要產自和田地區(qū)的上好品質的玉,其感官第一要素粉脂都是非常明顯的,白玉首選。
至于其他色種市場上認可稀者為貴,碧玉是最抓眼的潛力品種,作為國玉中能超越翡翠的軟玉品種,它與翡翠相比各有千秋,但就從感光上看一個干硬一個柔軟,仁者見仁的。
可以這樣說,和田玉離開粉脂,就沒有必要談起原產地的和田玉了,如果追求白度和綠度那就去玩俄料,如果追求無結構的那就去玩寶石和青海料。
和田玉玩的就是溫潤細膩,玩的就是外柔內剛,玩的就是不偏不倚,玩的就是中庸之道。
玩的就是白不刺眼,綠不搶眼、黃不耀眼、紅不扎眼、黑不晃眼,玩的就是大地給予它的生命本來,玩的就是道法自然的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