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朋友入手了一塊玉,但又苦于不懂,所以就經(jīng)常有找人估價的。比如,很多玉友都會在玩玉的論壇上面查玉,幾乎8成問題都是類似的:我買了塊玉,大家看看值多少,還邀請老司機幫著鑒定。看到這兒小編都有點心疼:美玉都在手里了,為何還要去追尋一個價格呢?
如果高出預(yù)期還好,萬一發(fā)現(xiàn)自己買虧了,豈不是很郁悶?對于和田玉來說也是如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有人好白,有人喜色,有人愛好擺件,有人愛好掛件等等。
這就意味著,你喜歡的,別人未必贊賞,對于同一塊玉的估價也是褒貶不一的。不止是買玉,其實買什么都一樣。在菜市場買二斤橘子,誰事后會去貨比三家呢?
如果真的想知道手中的玉值多少,不妨這樣告訴自己:最后這筆交易金額多少,那它們就值多少錢。
雖然到手的東西不建議問價,但不代表價格和價值是一回事,無論是原石或者作品都是一樣的。對于一塊原石來講,你是投資者、收藏者、玉雕師、普通玩家?就同一塊玉而言,四類玉友能聽到四種價,是不是臉熟喊價又不一樣。
況且,它的玉質(zhì)細膩度、油潤度、色度和純真度如何? 玉料皮色、外型、重量、是否有綹裂等?別的,還要綜合考量產(chǎn)地、原料質(zhì)地、原料成色等成分,每個市場的開價也有所不同。如果,您手中正好有原石,它的價值你得考慮這么多參數(shù),三言兩語很難說清楚的。
玉雕師拼著自己的一份匠心,但這些勞動會創(chuàng)造多少利潤呢?既然成品的價格是買家情愿的,為何不把這個價格當做價值呢?
比如,我們常見的拍賣會最能體現(xiàn)這一點。 如果作品的出價已經(jīng)超乎預(yù)期,多數(shù)人會放手。但在眾人拘謹?shù)那闆r下,沒幾手就成交的情況也會出現(xiàn)。不少精美的玉器令人艷羨,成交價卻沒有印象中夸張。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地球上的全部籽料,每千人擁有一顆,優(yōu)質(zhì)籽料每萬人才能擁有一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