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人給寶貝估價在翡翠圈是常見的現(xiàn)象,同一件翡翠,不同的人給出的估價也會不一樣。對于這樣的結(jié)果,翠友們只需要理性對待便可,因為會有不同的因素影響翡翠的估價。
翡翠不是“剛需”,雕工精湛、“順眼”的翡翠,真正的精品翡翠是無法復(fù)制的,尤其是雕工順眼的翡翠,絕對是“獨此一家、別無分店”。
翡翠其實分為“硬貨”和“軟貨”。從材質(zhì)上說,同樣是高冰,晶體略粗的冰種就是“軟貨”,致密度極高的冰種就是“硬貨”,硬貨和軟貨之間的價格落差至少在3-5倍!分得清“硬貨”和“軟貨”的,就是“本科”畢業(yè)了;絕大多數(shù)人都處在“高中”和“初中”之間。
許多人買了一塊翡翠,到處讓別人“估價”,結(jié)果越估越泄氣。其實,好翡翠買的就是一種“自信”!任何人的估價,前提是估價者的學(xué)識、見識、文化、收藏、把玩的檔次跟得上趟,如果是“硬貨”和“軟貨”之間的差別都分辨不清,這類估價是毫無意義的。
翡翠價格的一條鐵律是內(nèi)行看種、外行看色。客戶對價格的認知通常也需要經(jīng)歷無數(shù)次的買單,才明白“好種”比“好色”更值錢;好工比略次一等的“好色”值錢多了。當然,種色俱佳最好,畢竟不是誰都玩得起翡翠的。
“種”和“種”之間細微的別差,“種”和“底張”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度。尤其是好工的創(chuàng)意有時候比料的差異更具價值的獨特眼光,如果想要把這些分辨得清楚,那是需要無數(shù)次磨練和買單,才能練就的“火眼金睛”。
寧買有缺點的“絕貨”,不買高價的大路貨。做大路貨的去估精貨的價格,一輩子都估不高;做精貨的去估大路貨,通常都懶得說話。你不喜歡的,一定低估;我喜歡的通常會高估。拍賣行里成交的翡翠,價格都是內(nèi)行看不懂的,但有人就是喜歡拍下,與你何干?
買到一件心儀的翡翠首飾回家,相信大家心里是非常高興的。高興之余未免會把翡翠拿出來讓身邊的姐妹或是自己熟悉的“行家”朋友看看,猜個價。
個人是贊同這做法的,畢竟翡翠是一種價格高昂的東西,買了之后再對比下,看看值不值是個好習(xí)慣,尤其是第一次買翡翠的人,幾乎回家后都會讓人猜價。
不過上面已經(jīng)講了,翡翠的估價不是誰買過就能說個準確數(shù)出來。面對別人的估價,翠友們一定要有一個理性對待的心理,否則很可能一估價,把自己落得個大喜大悲,甚至耿耿于懷,那就得不償失了。如真有需要評估價值,請到有珠寶評估資質(zhì)的機構(gòu)去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