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玉雕作品最重要的是什么?
在前幾年你也許會在乎玉料的貴賤、工藝的精湛、甚至是不是雙面工藝!在當下大眾文化審美都在提高以及對玉雕的理解加深,他們對玉雕作品更看重感覺,并不是昂貴的玉料,工藝的復雜!
這種感覺就好似“王摩詰畫山而不見云,齊白石畫蝦而不見水。”意思就是工料結合營造出的空間感,讓人看后有遐想的空間,觀之有感,久處不厭,回味無窮,再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把“留白”搞好!
玉雕中有個俗語叫“滿工為下”講的正是留白的重要性。留白,并不意味著人物的粗陋簡單,而是利用巧妙的留白處理,襯托出人物的高級感、意境美。精雕細琢不遺余力,輕描淡寫不失氣勢,這就是留白的精髓所在。
作品中雕刻的元素越少,畫面就顯得越干凈,主體就越明顯醒目。而留出空白的部分,往往也是承托主體的要素。拉開了空間距離,也產(chǎn)生了有生命的呼吸感。
先來看幾組留白作品
每塊玉料都不盡相同,俏色、純色、瑕疵加以設計都可以呈現(xiàn)出與傳統(tǒng)題材不一樣的留白作品。要注意的是玉雕是減法,如何用留白襯托出作品的意境?
留白同樣也需要講究技巧與設計,沒有想法的留白,很容易淪為“偷工減料”,顯得呆板無趣。所以這種“為”與“不為”之間,微妙的取舍把握,不僅可以考驗創(chuàng)作者的技巧,還可以準確地表現(xiàn)其審美格局。因此人們才說“善畫者留白,善樂者希聲,善言者忘語,善書者缺筆,大賢者若癡,大智者若愚。”
有一句廣告說到:簡約而不簡單。留白玉雕便是如此,整體看起來簡約精致,但前期的設計創(chuàng)作一點都不簡單!例如說玉牌上雕刻人物,人物設計成坐狀還是站狀,站坐又設計在玉牌的那個位置,陪襯物選用哪一種,雕刻在那個位置!這些都要前期細細琢磨,多次設想畫稿。
縱觀玉雕工藝的歷史,從新石器時代的極簡到乾隆年間一力追求的精細繁復,再到如今的簡約精致,這既是藝術的發(fā)展過程,也是玉雕工藝前進的象征。精雕細琢不遺余力,輕描淡寫不失氣勢,這就是留白的精髓所在。
為什么留白玉雕更受歡迎?留白不僅僅是留白它代表了某種生活智慧:玉雕需留白,人生亦如是。年輕時多愛“春風得意馬蹄疾”,恨不得“一日看盡長安花”,對名利的欲望,讓人勇猛精進,將人生雕琢得繁花似錦。但是,真正的大師之作,都懂“過猶不及”的道理。
中國畫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白;
中國話的最高境界,在于話音留三分。
一紙筆落,留白三分,韻味悠長;
一語言畢,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玉雕創(chuàng)作的最高境界,亦是留白!
玉雕需留白,人生亦如是。